香港書展可以不是大賣場

香港書展可以不是大賣場
dirty press總編輯 - 張小鳴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不只是年度消閒盛事,更是一家大小都能參與的嘉年華;對好些中小型書商來說,誇張點說,書展的收入是全年久旱中的甘露。然而,在書展數以十萬計人潮和叫賣喧鬧聲背後,相信很少人會認真思考香港書展對香港這城市的意義。

世界各大城市都致力舉辦書展,當中最著名的非法蘭克福書展莫屬,而華文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台北國際書展。一個書展到底跟一個城市之間有甚麼關係?綜合世界各地成功書展的理念與定位,大致離不開以下幾方面:推動書業發展,提升書業專業水平,以及推廣閱讀。

各地書展之間的差異,取決於其國際書業地位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以法蘭克福書展為為例,它主要定位是圖書版權洽談和交易,也着重業界的專業交流與培訓,書籍銷售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法蘭克福書展是國際上數一數二的交流平台,每年吸引全球各地數以千計的出版界精英出席,這既強化了德國作為出版大國的軟實力,也促進了數以千萬元計的出版業務。

在香港,過去多年因數碼科技及閱讀習慣的變化,書業發展本來已不理想,再加上以三中商為首的聯合出版集團在發行與零售管道方面的壟斷,香港書業的發展生態更形扭曲及不健康,部份書業的持份者(如一眾中小型書商及獨立出版社)的經營環境越發惡劣。

參考台北 扶持獨立出版

香港書展本是可以改善書業經營環境的一個平台,有助改善所有持份者的經營環境。可惜,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書展,不只沒有扮演書展應有的角色,像其他大型書展那樣促進業界交流,提升專業水平,扶助冒起中的獨立或小型出版社,反而複製了本地書業市場的弱肉強食生態,且加以放大,讓書展淪落為標榜入場人數和營業額的大賣場,長遠而言,貿發局的書展定位對香港書業的發展弊多於利。

「我們也曾是獨立出版社,獨立出版能為整體書業發展注入新血,所以我們樂於扶助獨立出版社,為他們在台北書展中爭取展示空間。」2017年,由香港幾家小出版社組成的52Hz出版聯盟在台北書展中舉行成立儀式時,台灣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了以上一番話,既展現了出版人應有的寬闊胸襟,也說明了書展對書業唇齒相依關係的意義。

到底香港書展可以如何定位,重新上路呢?我認為可以參考台北書展的理念和做法。台北書展基本上糅合了以業界為主的法蘭克福展及以公眾為主的香港書展的特質,既有版權買賣、文化交流和同業專業培訓空間,也致力提高在地參展商的營業額。過去幾年,在台灣文化部扶持下,展現獨立精神的「獨立出版聯盟」的攤位越發吸睛,光顧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營業額也屢創佳績。台北書展這個平台能把獨立出版聯盟出版的書刊聚焦和放大,讓更多公眾認識他們。這種放大和聚焦的效應,也有助各獨立出版社在書展以外的日子業務發展。

其實,好些大書展也有優待獨立出版的安排,惟獨香港書展攤位租金高昂卻不見類似安排,以致大多數獨立出版社失去一個接觸更多讀者的平台,也無法改善香港越發扭曲的書業市場。

張小鳴
dirty press總編輯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