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













這個主日早上,
往常的慣性動作,
一家人上教會,
只是時間與往常的有點不同,
遲了二十多分鐘才出門。

女人像是不介意,
男人不但希望她沒甚問題,
自身還不止不介意,
且非常樂意遲些出門,
如此,回到教會,
正好避過了詩歌敬拜後的
彼此熱情握手問安祝福的環節。

在教會年日越久,
與身邊的人距離反而越來越遠。
是男人走得過前,
還是他們原地踏步?
是男人走向邊緣,
還是他們投靠主流?
男人只是覺得,
大家都變了,
話題不同了。

聚會完畢,
有孩子的姊妹大談
迪士尼怎樣怎樣好玩,
小孩子玩得怎樣怎樣開心;
有孩子的弟兄交流
孩子參加什麼什麼興趣班,
花了什麼什麼金錢。
他們談得起勁的對話中,
散發著此地主流中產價值觀的氣息。

男人在旁聽著,
滿不是味兒。
要麼違背個人意願附和,
令自己難受;
要麼開心見誠批判,
難為他人。
男人還是選擇了自我隔離,
自我隔離需要距離,
於是在擠逼的禮堂裡
男人與他們是
這麼近那麼的遠。

越來越陌生,
這是男人真實的感受。
男人心底裡害怕陌生人,
更別說言不由衷地握手問安了。










這個主日早上,
一如往常,
對聚會沒有什麼期望。
然而,在毫無心理準備下,
堂主任Y牧師卻讓男人有驚喜。

Y牧師講章的主題是「基督徒的生活取向」
內容主要圍繞腓立比書1:21-30。
最精彩的是,
Y牧師在後半段以
潘霍華的一生詮釋經文,
他讀一節經文,
隨即分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的一段生平事蹟。
男人暗中讚歎,
好一個電影常用的平行剪接法。

國難當前,潘霍華選擇留在納粹德國,
他不與主流教會同流合污,
他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組織,
結果他死在獄中。

Y牧師只是讓
一幕一幕的片段詮釋著經文。
經文不再抽象,
反變得有血有肉。

女人說她睡著了。
男人有點失常,
不像以往般閉目魂遊,
反倒越聆聽越精神。

崇拜完畢,
在禮堂等孩子下主日學的課,
四周的人三五成群地寒喧,
男人則取出隨身攜帶的一本書
《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
獨個兒享受閱讀的樂趣。










*
The International Dietrich Bonhoeffer Society 網址:
http://www.dbonhoeffer.org/



留言

熱門文章